尹中立:发行优先股不是什么好主意
石油人才网
发布时间: 2013/10/25 16:38:00
文章来源:万隆证券网
http://www.oiljob.cn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尹中立:从完善股票市场结构的角度看,笔者不赞成在商业银行中进行优先股的试点。 有关发行优先股的消息被市场解读为利好,导致9月9日银行股集体大涨,银行类指数上涨7.2%,几乎全线涨停板。 市场传闻上海浦发银行和农业银行为发行优先股的试点银行,于是,浦发银行在9月9日涨停板之后,10日再继续大涨8%,当天成交133亿元,一只股票的交易量占上海市场总交易量近一成。 该交易量创中国历史之(不包括新股首日成交),可见市场对所谓的优先股概念反响之热烈。 市场为何对优先股有如此大的反响?可能与优先股不在二级市场流通有关。有人认为:优先股既解决了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难题,又不增加股市二级市场的压力。结论是对银行股有利。 优先股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,成熟市场里早已有之。从鼓励股份多元化的角度看,笔者赞同进行优先股的试点工作。但考虑中国股市特殊的市场结构缺陷,银行股及大多数国有控股的蓝筹股应该谨慎进行发发行优先股。 中国股市存在何结构性缺陷?我国股市里权重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都有一个通病:真正流通的股票占总股本的比例很小。 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等它们的大股东都是国有资本,这些控制在政府手里的股票是不会流通的,实际在市场流通的股票不及A股总股本的10%,但它们在综合指数的权重都是按照其A股总股本计算的。 以工商银行为例,该公司的总股本为3340亿股,A股为2509亿股,在沪深300指数计算里,它的权重是按照2509亿股计算的,占权重的比例约为13%,但该公司的实际流通A股只有149亿股。 因此,工商银行的实际流通市值并不大,但对应的权重很大,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控制工商银行的涨跌。 8月16日发生的光大证券“乌龙指事件”把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彻底显露出来。从事件发生的过程看,近70亿资金就让22万亿市值的股票市场瞬间上涨超过5%,可见股票指数是十分容易操纵的。 8月16日上午11点03分之05分左右,招商银行、工商银行、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等指标股同时被推高到涨停板价格时,每只股票的交易量都在一亿元左右,50指标股在这几分钟之内只成交量了20多亿元。因此,用数十亿资金就足以操纵我国的股票市场指数。 由于股票市场存在上述结构性的缺陷,因此,人为操纵股市的现象经常出现。 例如:今年6月28日的股票市场尾盘出现明显异动。下午2点23分,上海综合指数为1947点,比上个交易日微跌3个点。 2分钟后工商银行股票买盘出现巨额大单,该买单一直在2亿股左右,报价从3.87元一直推高到4.03元,至收市时仍然有2亿股买单挂在那里,而该交易日工商银行一天的交易量只有1.6亿股。 与工商银行股票异动如出一辙的还有中国石油的股票。 这两只股票的买单需要资金超过30亿元,而当天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的股票交易额之和只有9亿多元。显然,这两只股票的异动应该属同一个机构或个人所为,挂出巨额买单并不是为了买入股票,其行为的目的在于推高股价。而且,该行为持续出现了很多次,市场戏称之为“暴力哥”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股票结构,有客观的原因,也有主观的因素。从客观的角度看,这是历史造成的。因为A股市场的融资能力一直不及香港市场,这些超大公司的融资一直是以香港为主要渠道,A股融资只是一个配角。但这样的安排,客观的结果却是制造一批可以容易控制涨跌的股票市场结构。 如何完善这样的不合理股票结构?一种办法是修改不合理的指数计算方法,将实际上不流通的部分剔出指数的计算范围,这样就使指数期货的标的更科学。在沪深300指数的计算上的确考虑该因素,但综合指数的计算没有考虑到该因素。而综合指数对投资者的影响远大于沪深300指数,投资者都是根据综合指数来进行投资决策的。 例如,8月16日上午,上海综合指数上涨幅度是6%,约120个点,当天交割的指数合约涨幅为5.5%,约100个点,二者十分接近。无疑,是综合指数影响到沪深300指数。应该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,把那些不可能流通的股份剔除出综合指数。 第二种方法是让这些公司在A股增发融资,逐步修正这样的不合理股票结构。无疑,如果这些的再融资都走优先股的渠道,则当前的不合理的股票结构无法得到修补。 因此,从完善股票市场结构的角度看,笔者不赞成在商业银行中进行优先股的试点。
【免责声明】
石油人才网发布的资讯,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,不以赢利为目的,不代表本站观点;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,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