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博会上石油馆为何成为“明星”展馆
石油人才网
发布时间: 2010/9/15 8:58:27
文章来源:中国石油新闻中心
在上海世博会园区,石油馆无论从外观还是人气都称得上是一座“明星”展馆。据统计,石油馆排队等候时间一度突破7个小时,而进入7月后已连续10多天在园区内排名。石油馆为何“火”?有何经验值得借鉴?
寓教于乐:既看热闹也看门道
突如其来的喷雾,呼啸而过的风声,猝然抖动的坐椅……石油馆一部长约8分钟的4D电影片,无疑是能抓住观众眼球的一个“绝活”。
来自安徽的观众许忠德告诉记者,在石油馆有许多意外收获:“1949年到2009年,我国原油年产量增长了1575倍;天然气年产量增长了7936倍;但与更快的需求增长相比,我们更应有危机感。一部4D电影,告诉我们油气资源的生成和开采是如何得来不易。”
“农业增产的两大要素化肥、农药都是石油制品,人的一生平均会消耗551千克石油;由于化纤已成为现代纺织业的主要原料,人的一生穿衣平均会消耗290千克的石油。”观众杨承志说,“这些趣味数字一下子将石油产业与普通观众的生活拉近了。”
用地震勘探等技术给地壳“做CT”以透视石油蕴藏情况,“航地导弹”在地下“闻着油味”钻井找油,碳纤维制造的自行车,我国自主研发的舱内航天服……看了这些具象的展示,一位来自山西晋城的观众这样留言:“过去对石油了解太少了。现在才知道石油是高科技行业,太精彩了。”
观影结束后的展区里,一个真人大小的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。这个石油工人的模型取材于工作在长庆油田的一位女工的真实事迹。在条件恶劣的戈壁沙漠里,许许多多像这位女工一样的石油工人以自己默默的奉献,换来了国民经济须臾不可缺少的油气资源。
来自宁波的游客李慧表示,参观石油馆是一次难得的心灵之旅。石油、石油勘探开采,都在石油馆的展示中被人格化,珍惜石油、热爱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自明。
人性化服务促文明观展
面对密集的人流,参展方如何能携手观众实现“文明观博”?这是摆在每一个展馆面前的考验。石油馆馆长刘俊杰认为,展馆提供的人性化服务是一大关键因素。
近日,石油馆针对部分观众需求,开设了非观影通道,允许游客从出口进入,只参观影片之外的展示内容。这部分观众已达到了日均观众总流量的近一半。此举同时缓和了石油馆的排队之苦,为文明观展创造了条件。
刘俊杰说:“这样的设计虽然增加了服务人员的工作量,但出于观众利益和整个世博园区秩序的考虑,值得展馆管理方探索。”
据介绍,考虑到排队参观的秩序,很多随家长排队的孩子都遇到上厕所不便的困难。在石油馆,当观众碰到这样的烦恼事时,工作人员都会主动带着孩子们去厕所,而让家长们安心排队。
讲解员毛予则告诉记者:“无论是专业的采油技术,还是炼油与化工方面的知识,我们都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和熟悉。不能让观众在这里失望。”
【免责声明】
石油人才网发布的资讯,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,不以赢利为目的,不代表本站观点;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,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。